梅尔博客
影響澳元走勢主要原因

長期以來,澳元作為亞太地區流通性僅次於日圓的貨幣,其走勢除了受到澳洲自身經濟狀況左右外,更大一部分是受到環球市場的投資意欲、資金流動,與其貿易夥伴的經濟表現所影響。

今年澳洲經濟增長強勁,估計國民生產總值增速會達3.75%,而通脹水平處於央行之理想範圍內,就業也接近充分就業水平,再加上澳洲央行總是能趕在市場之前搶先行動(如今年較早時之減息行動)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,因此澳洲經濟的表現相對亮眼。我們今天就把焦點聚集在影響澳元的外圍因素吧。

講到澳元,大家就會想到3C (China, Commodities, Carry),這三個因素可以說是過去十年來市場擁戴澳元的主因。

首先講到China,所謂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,過去十年當歐美深受經濟增長放緩所影響時,亞洲地區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為環球經濟注入活力,而其中的領頭自然非中國莫屬。中國從早期的雙位數經濟增長,到今年即使面臨惡劣的外團環境卻依然有機會保持獨步全球的8%。中國作為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,在2011年佔了澳洲27%的出口,可說是唇齒相依。

再來是Commodities,這與第一個C是密不可分的,新興國家的崛起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,而澳洲則是得天獨厚,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並且大量出口鐵礦、煤等商品到新興市場。這個因素長期支持澳元走勢。

第三是Carry,也就是所謂的利差交易,由於有上述兩個基本因素支撐,澳元相對穩定,再加上其高於其他貨幣的利率,吸引許多市場投資者借低利率的日圓或美元來投資高利率的澳元,進一步推高澳元。

講到這裡,聰明的投資者一定要問,最近中國經濟明顯放緩,對商品的需求降溫,且澳洲本身在調低利息,利差不若以往那麼吸引人,那麼是甚麼在支撐澳元呢?這就要談到過去幾年來影響市場甚鉅的風險切換模式(Risk on-Risk off)。

自金融海嘯肆虐以來,市場參與者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,那就是「一窩蜂」的行為模式。當先前市場平穩時,市場聚焦在不同的資產與自身風險的基本面上,風險之間的相關係數在較為合理的範圍,投資者可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。但在海嘯發生與各國央行不斷透過量化寬鬆手段試圖刺激經濟之下,市場上風險切換漸漸變成兩個集團且彼此相關係數提高,一種是追逐風險(Risk on),一種是避險(Risk off)。當央行發表量化寬鬆時,資金就湧向追逐風險的資產(股市、商品、黃金),而當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時,資金又一窩蜂湧向避險資產(如政府公債,美元)。澳元就是追逐風險資產的主要代表,當有正面消息(如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歐洲央行買債計畫,以及中國刺激經濟方案)出台時,市場追逐風險的情緒上升,也順勢推高了澳元。

澳元從六月初的低位已大幅上升,但兩次挑戰1.06都失敗,建議投資者可在高位先行拋售獲利,短期區間看在1.0323-1.0625。

分享博客:
LOADING..